2005年8月1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九版: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四五”回眸 精彩定格
本报记者 仇健/文 王志浩/摄

  谁都需要春风,谁都需要阳光,谁都需要雨露,谁都需要希望。在法律的天平上,在“四五”普法的温情包围下,浙江大地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。2001年,接过“三五”普法的接力棒,“四五”普法的种子在浙江大地生根发芽,遍地开花。五年来,领导干部首先以身作则,上岗前自觉接受任职法律培训,法律顾问团走进了政府大院,省领导下访时也开始有律师随行。
  五年来,在校的学生有了专门宣讲法律的法制副校长,他们用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,向同学们宣讲法律的神圣和不可侵犯;民工兄弟的孩子们从此走出了被遗忘的角落,在民工子弟学校那一间间明亮的教室里快乐成长。
  五年来,外来务工人员不再孤立无援,专门的公寓为他们而建,文艺汇演特地为他们而舞;工资被拖欠了,发生工伤事故了,法律援助中心就成了他们的娘家;有他们的兄弟和姐妹当选了人大代表,带着数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声和重托走向政治舞台。
  五年来,在法律之光的普照下,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,赚钱不再是惟一的目标,诚信和公德成了他们经营的坐标。
  五年来,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海选在全省逐步推开,无论富裕和贫穷,在投票的那一刻,每一个村民的选举权都是平等的。如今,我们的农村和社区都有了星级标准,“民主法治村”和“民主法治社区”的建设,让所有的老百姓都感受到了法治带来的便利和温情。
  法治是通往公正的桥梁,是通往文明的大道。法治观念的进一步普及,让我们看见了违法者的胆怯,残暴者的无力,卑鄙者的龟缩,羸弱者的刚强。
  五年来,普法的足迹遍布了全省的每个角落,在这条路上,有远行的艰辛,有苦涩的磨难,有不息的追求,有淬火的锤炼。不过,让我们欣喜的是,在这条路的前方,我们看见了阳光,金灿灿的阳光,它不只是带来了光明和温暖,更是象征着人民的幸福和安宁。